2月4日是立春節氣,立春之后,溫暖與生長的氣息日漸濃厚。在中醫看來,立春也是陽氣初生之時,萬物漸次蘇醒,萬物生命力最旺盛。這個時節,養生重點要順應春天“陽氣初發萬物始生”的特點。
廈門市中醫院體質調理專病門診副主任醫師李步雙介紹,春屬木,與肝經相應,宜養肝氣,飲食要以“平肝息風、滋養肝陰”為主,以順應春夏養陽的原則。
文/記者 蘭云絲
通訊員 倪晶瑩
適當運動
吸納清氣喚醒陽氣
立春是萬物復蘇的開始,人的身體和情緒也會不知不覺發生變化,這也是中醫理論中“人與自然相應”的表現。李步雙說,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其中,春與五臟的“肝”相應。肝主筋、主藏血、主情志,喜調達,惡抑郁。春季養生,一定要關注與肝膽經及其功能相關的因素。
春季養生應注重運動。《黃帝內經》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意指春季人們應該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開頭發,解開衣帶,使形體舒緩,放寬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懷開暢,保持生機。
李步雙說,春天萬物陽氣生發,適當的運動不僅能夠調動身體的陽氣,讓人體的氣機向上向外,氣血通暢,陽氣疏散,也有利于推動冬天封藏的精、血、氣到達四肢經脈,達到改善四肢關節功能的效果。春天的陽光中陽氣較足,人體更易吸納自然界當中的清氣、陽氣。
所以,在這個季節要盡量喚醒身體,多做類似伸懶腰的動作——如八段錦當中的“舉手托天理三焦”和“左右開弓似射雕”。這兩個動作都有益于氣的抒發和筋的伸展。筋脈得氣血濡養,則彈韌而有力。飽受頸椎病、肩背部肌肉筋膜炎、腰肌勞損疼痛困擾的患者非常合適這項運動。
身心愉快
調整作息早睡早起
《黃帝內經》提到:“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經過一個冬天的收藏,立春以后氣溫逐漸升高,萬物復蘇,外界屬于這種生發向上的環境,人體的肝臟在這個時候波動是比較大的,肝火比較大,情緒波動也會比較大。
李步雙說,中醫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調節情志應順應節氣,戒怒忌憂。立春養生以養肝為主,中醫理論認為“肝主情志”“怒傷肝”。過度生氣發怒會使肝氣上逆,引起肝陽上亢甚至肝風內動。良好的情緒有助于肝氣疏泄,如果肝陽升發無力,或肝氣郁而不發,則容易導致抑郁癥。所以,養肝的關鍵就是要保持心情舒暢,戒暴怒或心情憂郁。
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精神放松、寬容、樂觀,同時多從事戶外活動,登高望遠,踏春游玩,以排解孤獨、愁悶的情緒。還可以通過多曬太陽等調養情緒的方法,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從而達到人體臟腑功能正常運行的目的。立春后,萬物欣欣向榮,這時可適當調整作息,早睡早起。
飲食清淡
按摩穴位疏肝理氣
在飲食調養方面,也要考慮春季護肝和陽氣生發的特質,適當多吃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質的食物:如油菜、香菜、韭菜、洋蔥、芥菜、白蘿卜、茼蒿、大頭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等。
廈門瑞來春堂中醫門診部負責人周本草說,春季飲食盡可能以清淡為主,宜甘少酸,像羊肉、狗肉、鵪鶉、海魚、蝦、螃蟹等酸性食物要盡量少吃。
立春開始,萬物生發,陽氣經過“冬三月”的閉藏,難免有些怠惰了,這個時候,可以通過穴位按摩或者艾灸,讓陽氣“蘇醒”過來。
李步雙推薦,點揉陽陵泉穴(位于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有舒筋活絡、疏肝理氣的效果。還可以艾灸或溫熨大椎穴、風門穴,有助于益氣壯陽,幫助陽氣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