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因血尿酸水平過高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內而引發的疾病,會導致急性關節炎等反復發作,嚴重者還會出現關節骨質破壞和腎臟損害,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中醫認為,痛風屬“歷節風”范疇。《圣濟總錄》記載:“歷節風者,由血氣衰弱,為風寒所侵,血氣凝澀,不得流通關節,諸筋無以滋養,真邪相薄,所歷之節,悉皆疼痛,故為歷節風也。痛甚則使人短氣汗出,肢節不可屈伸。”此病以關節劇痛不可屈伸為主癥,多由脾腎不足而感受風寒濕邪,入侵關節,積久化熱,氣血郁滯所致。
中醫藥學有六大技術體系,針、灸、砭、藥、按蹻為外援法,由外而內。導引為自主的內應法,由內而外。導引可與諸法相和,調動自身正氣,得事半功倍之效,在慢性疾病康復等方面有著顯著的效果。有研究表明,針對性的導引康復有助于緩解痛風患者癥狀,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痛風導引方取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醫診療法(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和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導引法(坐姿八段錦導引法)”。其作用分別是:熱身活血導引方行氣血以養筋,健脾運化導引方引脾經助運化,按摩精門導引方壯腎陽以溫煦。在痛風患者的治療中,中醫導引方可以貫穿治療康復全程,將中藥方與導引方聯合組方,可幫助患者氣血調達,滑利關節,健脾養腎,溫煦升陽,有效改善癥狀,鞏固及增進藥物療效,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則導引方
熱身活血導引方
此方出自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之“預備勢”。導引此勢可伸筋拔骨,放松周身大關節,疏導任督二脈,促進氣血循行,使之到達肢體末梢(手指、腳趾),起到行氣血以養筋之效,具體動作如下。
動作1(圖1):松靜站立。咬牙,舌抵上腭,雙目平視,調勻鼻息。
動作2(圖2):屈膝下蹲,低頭成團狀。重心前、右、后、左移動,重心還原。
動作3(圖3):兩手扶膝,膝蓋挺直。
動作4(圖4):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下,起身,上托。
動作5(圖5):兩手抱后腦,抬頭、挺胸、挺腹、挺小腹、挺腹股溝。身體還原同時吐氣。
動作6~動作7(圖6~圖7):雙手上舉,十指交叉,上托。左右手分開,至水平位握拳。
動作8(圖8):下落時,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恢復松靜站立。
△熱身活血導引方
健脾運化導引方
此方出自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之“收勢”。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升清、統血,乃后天之本。導引此勢可疏導足太陰脾經,有助于升清降濁起到引脾經助運化之功效,具體動作如下。
動作1(圖9):松靜站立,自上而下放松。
動作2(圖10):兩手在體前捧起,在胸前分掌。
動作3(圖11):右手掌心上托過頭頂,左手掌心下按至環跳外側。
動作4(圖12):雙目透過下掌的虎口看左腳跟。
動作5(圖13):兩手在胸前交替。左手掌上托過頭頂,右手掌下按至環跳外側。
動作6(圖14):雙目透過下掌的虎口看右腳跟。
動作7(圖15):左右膀伸各七次后,兩手在體前合掌、調息。
動作8(圖16):氣息調勻后恢復至松靜站立。
△健脾運化導引方
按摩精門導引方
此方出自坐姿八段錦導引法之“背后摩精門”。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生髓,具有調節機體內水液代謝的功能。導引此勢可疏導足少陰腎經,有助于行氣升陽,達到壯腎陽以溫煦之功效,具體動作如下。
動作1(圖17):取坐姿,不拘盤腿、垂腿。以鼻緩緩納入清氣。閉氣,搓手急數令熱極。鼻中徐徐放氣出。
動作2(圖18):精門者,腰后外腎也。兩手從上往下按摩精門,上提時吸氣,下按時呼氣。完成后正身、靜心、調息、凝神。
△按摩精門導引方
注意事項
導引次數
建議每日行熱身活血導引方3次;健脾運化導引方7次為一組,做2組;按摩精門導引方7次為一組,做4組。
導引時機
每日以清晨或服藥前半小時導引為佳。清晨導引可借助自然界上升之陽氣以伸筋行氣、滑利關節、健脾養腎、溫煦升陽,服藥前導引還可起到促進藥物吸收、增進藥物療效的作用。
導引效果
練習痛風導引方時要求患者調動自身正氣,方能抵御病邪。此法簡單易行,便于實施,亦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配合中藥或其他非藥物療法形成組方,達到里應外合、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