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素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的美譽,樟樹藥業傳承1800 多年,具有千年的歷史文化沉淀。作為“中國藥都”,雖因藥而揚名,但樟樹過去主要是加工炮制和集散地,產業鏈條短,中藥材種植規模小,種植水平規范化不高,商貿流通交易模式落后,加上很多灌木類藥材投資周期長見效慢,除了少數農戶或合作社小規模種植,很少有企業會把目光投向種植環節,導致產業規模小、產業鏈短、產業價值鏈弱等。
然而,幾年過去,如今的中藥材種植已經成為樟樹最亮的一張產業名片。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9 萬畝,有百畝以上基地134個,千畝以上基地24個,萬畝以上基地1個,種植面積居全省各縣市首位。中醫藥種植、生產、流通等全產業鏈營業收入達到1081億元。
千年藥都如何突破產業瓶頸,從一個單一的、傳統的種植產業成為產業集群,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響亮“樣板”?
一、以“國字號”平臺聚集各類生產要素
2018年,樟樹市成功申報創建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自此將產業園創建與“中國藥都”振興工程協同推進實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在規模化種養基礎上,通過“生產+加工+科技”,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創新體質機制,形成了明確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區域范圍,建設水平比較領先的現代農業發展平臺,是新時期中央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是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排頭兵,是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就業增收的重要載體。樟樹市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后,通過產業園的打造,構建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建設,搭建全面的農業資源庫,提升全員產業鏈綜合競爭力。
二、“數”智賦能,科技加碼
農業科技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近些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樟樹市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結合5G、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中藥材產業添加智慧基因,“數”智賦能,推動中藥材產業振興。
圍繞園區各類農業主體的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等各環節,建成樟樹市中藥材產業物聯網平臺,通過基地傳感設施實時采集生長要素數據,為病蟲害防治、施肥打藥等提供科學指導,著力解決藥材種植產業“生產標準化、加工智能化、經營電商化、管理高效化”等,讓大數據賦能現代農業發展。
如今,高清攝像頭、自動噴頭、智能捕蟲燈、數據傳感器等智能化設備在樟樹市藥材種植基地郁郁蔥蔥的林間隨處可見。
三、“金融+農業”撬動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有效激發社會資本的動力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有序投入農業農村,是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投資所副所長唐沖表示。
樟樹市中藥材種植產業一直處于規模小、發展慢的狀態,加上價格波動較大以及農業經營主體缺少有效抵押物,產業鏈條短,缺少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沒有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單靠一兩項優惠措施很難吸引投資者。“融資難、融資貴、融資少、融資慢”等問題在創建產業園之前普遍存在。
產業園創建后,通過產業園平臺作用,一項項政策、一次次招商引資,越來越多投資方參與中藥材種植,中藥材產業鏈收儲、加工、交易、科研等環節也陸續引入社會投資,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不斷延伸,農業農村經營效益日益提升,投資農業的前景和效益日益顯現,近幾年已形成包括中藥材種植、研發生產、醫藥流通等在內的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累計吸引社會投資額超過90億元。
作為樟樹市中藥材產業物聯網平臺建設單位,江西中新云農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公司總經理葉姍姍表示,中新云農鄉村振興“國字號”平臺模式以“國字號”平臺為依托,為地方政府搭建集產業、設計、基建、科技、金融、商貿、人才于一體的生態資源平臺。通過開展5個1工程助力樟樹市中藥材產業提升價值體系,通過產業、科技、金融的有效融合,為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各類經營主體提供產銷對接、供需洽談、招商引資和金融服務,成功引導一批農業行業組織、科研院校、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形成金融、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集成的農業產業互聯網平臺,同時在消費服務端研發了便捷的小程序,數字化賦能樟樹市中藥材產業轉型升級。
后期也將繼續通過品牌、商貿、金融等持續運營,通過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讓監督者從政府變成“政府+國企+民營”的合資運營模式,共同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