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G30連霍高速公路中間地段的隴西縣,是“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自古就以“千年藥鄉”著稱,是全國道地中藥材主產區之一。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和區位優勢,讓這里的中醫藥產品走向全國各地。
眼下,正是中藥材交易的高峰期。早上6點多,西北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隴西縣首陽鎮中藥材交易中心便開始熱鬧起來。
安徽省亳州市藥商李紅艷說:“隴西它是黃芪、黨參、柴胡的產地,貨源也比較(充足),價格也比較合理。”
隴西縣首陽鎮副鎮長包大為說:“首陽鎮是中國中藥材特色小鎮,每天發往全國各地的中藥材400多噸,年交易量30多萬噸、60多個億,常年吸納外地客商3500多人在我們這里進行中藥材的加工、販運、運銷等經營活動。”
別看現在的市場交易紅火,可在多年前,當地的地產藥材卻并不怎么好賣。付進祿是一家藥材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從事中藥材購銷近40年。從最初的“背包客”到如今的“供貨商”,當地的區位優勢和現代化倉儲物流體系的迅猛發展讓付進祿的身份發生了質的轉變。
隴西縣祿靈藥業負責人付進祿說:“80年代那個時候,我們跑一次廣州就得十天左右的樣子,一次也就是背個七八十斤貨,來回能賺個兩三百塊錢。現在我們收購的中藥材,通過初加工以后,再通過高速貨運發往云南、貴州以及全國各地,年銷售額的話基本上上千萬了。”
中藥材在儲藏和保管過程中受環境和自然條件影響,容易出現失鮮和風化等,導致藥材變質。行駛到連霍高速隴西段首陽出口兩公里遠的位置,一座能夠智能調控溫度、濕度的中藥材云倉已經建成,有效保證了中藥材的倉儲保質。
隴西縣首陽鎮智能云倉負責人丁維軍說:“庫區的溫度、濕度是由中藥材存放標準進行智能調控的,整個操作過程都是由機器人進行完成,后臺只需要1到2個人進行電腦操作。靜態存儲能力達到5萬噸,動態存儲能力達到一年20萬噸。”
通過高速路網走出來的不僅有中藥材,近年來隴西通過精深加工、延長中藥材產業鏈,中藥產品也越來越豐富。
甘肅新風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經理朱效慶說:“我們將我們道地中藥材黃芪進行進一步精深加工,做出了黃芪面膜、參芪茶等一系列產品,這樣就比我們原來賣原藥材附加值增加了10多倍。”
隴西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畝,先后引進入駐知名中醫藥加工企業27家,擁有千噸以上倉儲物流企業35家,靜態倉儲能力達100萬噸,年周轉量達200萬噸。
隴西一方制藥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李岑潔說:“我們目前有2個中藥提取生產車間,年提取中藥材的能力達到2萬噸,生產中藥配方顆粒品種達到568個,2020年實現生產總值10.7億元,上繳稅金63000萬元,有效帶動了隴西縣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隴西縣已經連續承辦了三屆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這也是繼“蘭洽會”、敦煌“文博會”之后甘肅又一張對外宣傳名片。2020年,該縣中藥材產量達到14.4萬噸,中醫藥產業總產值達到232億元,對全縣財政和農民的收入貢獻率都接近三分之一,中醫藥增加值占到了全縣工業增加值的“半壁江山”,中醫藥產業已真正成為支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首位產業和助力鄉村振興的“良藥”。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中醫藥產業發展局局長王仲良說:“十四五時期,隴西縣將堅持打造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和全國中醫藥產業現代化、產業化示范基地為目標,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深入實施“雙百五十”工程,全力建成百萬噸中藥材現代化倉儲設施和產值過百億元的中醫藥循環產業園,建成黨參、黃芪10 萬畝規范化種植基地,培育10 個產值過億元的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和10個產值過10億元的中成藥加工企業,研發“十大”保健產品,創建“十大”名優品牌,持續推進中醫藥產業提檔升級,實現產業全鏈條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