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蘭州6月19日消息(記者邸文炯 通訊員劉建軍)青山為筆,碧水為墨,走進綠意盎然的甘肅成縣二郎鄉,一幅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青山綠水畫卷正徐徐展開。
在山林間高大的松樹下,一株株葉瓣嫩綠的植物長勢喜人。“這些是我們在林下試種的中藥材淫羊藿,從植株高度和葉片完整透光等方面來看,試種得很成功!淫羊藿喜陰,我們利用這里的良好生態為其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降低了投入成本和人工管理,自然避免了病蟲害。”成縣二郎鄉劉坪村黨支部書記劉定平信心滿滿地介紹,劉坪村生態稟賦良好,加上獨特氣候、地質條件以及土壤中蘊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具有種植中藥材的地理和資源優勢。
在充分利用豐富的林業資源發展林下種植的同時,劉坪村還通過小麥與藥材套種、建立中藥材種植基地等方式,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全村種植淫羊藿、苦參、桔梗等300多畝,年產值200余萬元,將中藥材種植發展成為群眾致富、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特色產業。
群眾正在為淫羊藿套袋收集種子(央廣網發 陳爭強 攝)
“淫羊藿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種植多年采收。每年可以采收鮮葉2次,每畝產鮮品約200斤,按照鮮品30元一斤的市場價,可以收入六千元。同時,每畝可采收淫羊藿種子0.4斤,每斤可賣3萬元,這樣算下來,每畝收入在1.5萬元以上。”劉定軍介紹說。
抓產業不能“一窩蜂”,需要因地制宜選擇好產業類型,真正讓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群眾在產業發展中實現增收致富。
在山另一邊的中藥材種植基地里,連片種植的板藍根猶如一片綠色的海洋,村民們正在田間忙碌除草。
二郎鄉武壩村板藍根種植基地(央廣網發 陳爭強 攝)
在青島市城陽區河套街道東西部協作框架下成立了合作社,流轉土地發展板藍根、知母、桔梗等中藥材種植,以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我在合作社打工已經三年了,把家里的3畝多地流轉給合作社,每年能夠獲得1500元的土地流轉金。在看管孩子的同時到合作社打工,每年還能夠收入2萬多元。”武壩村村民劉董芳說,她從最初到合作社打零工,到現在負責整個種植基地的管護,收入從原來的干一天100元到現在每月2000多元的固定工資,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有了穩定的收入。
“我們在二郎武壩村、店子村流轉了1000畝土地,發展中藥材種植,群眾不僅坐收土地租金,還可以在合作社務工,每年可增加勞務收入上萬元。僅2022年,我們就發放土地流轉金50多萬元,支付群眾勞務費80多萬元。”成縣合義誠供銷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志銳說。
“近年來,我們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謀劃鄉村特色產業項目,通過基地示范、輻射帶動,形成了以中藥材種植、中蜂養殖為主導,竹編、食用菌、山野菜、核桃為輔助,林木育苗為補充的特色產業發展新格局,讓百姓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方向,村集體增強了造血能力,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群眾富的發展之路。”二郎鄉黨委書記閆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