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藥引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在觀看影視作品時,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詞“藥引子”。 那么,到底什么是藥引呢?藥引的作用又有哪些呢? 其實,某些藥物或食物,配入藥方中對身體某部位或某些病癥有特殊導向或效用,就被稱為藥引。 《醫學階梯·藥引》言:“湯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古人用湯,必須置引。” 藥引的作用大致可分成以下幾類。 藥引可使藥物直達病所,充分發揮治療作用。 中成藥六味地黃丸用淡鹽水為引送服,取咸能引藥入腎之意,更好地發揮補腎作用。 中成藥川芎茶調顆粒(丸),其原為散劑,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需用茶水來調服的,可用于治療外感風邪引起的頭痛。 在方中,清茶作為藥引,有清利頭目、醒神開竅的功效,可引藥達經,直至病所。 藥引可增強療效。 如治療風熱感冒發熱咽痛時服用銀翹解毒丸(散),以蘆根、竹葉作藥引,其清熱退燒功效會更強。 治療風寒感冒畏寒惡風時,服用中成藥感冒清熱顆粒或傷風停,可以生姜、蔥白作藥引,因蔥姜味辛性溫,能發散風寒,加強發汗解表的功效。 八正散用燈心草為藥引,既可導熱下行而通關竅,又能增強通淋除濕的作用。 比如生半夏、生南星毒性較大,含半夏或南星的方劑中用生姜作藥引,以降低全方毒性,減輕其副作用。 有些藥物作用峻猛,加些藥引可緩和藥性,保護正氣。 比如湯方涼膈散以白蜜作藥引,既可緩硝黃竣下之性,又能存胃津、潤燥結。 葶藶大棗瀉肺湯以大棗為引,可緩和葶藶的烈性,瀉肺而不傷肺。 有些藥物易刺激胃腸道,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或出現胃腸道反應,加些藥引可保護脾胃。 如白虎湯中含有辛甘大寒的石膏、苦寒質潤的知母,加入粳米湯為藥引,既能益胃護津,又可防大寒傷中之偏,緩解其對腸胃的刺激。 有些藥物味重難咽,可用藥引減輕異味。 如在清熱劑中加入冰糖,在潤下劑中加入蜂蜜,在清涼生津劑中加入甘蔗汁,在散寒活血劑中加入紅糖,能矯正湯劑中的苦澀之味,便于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藥引各有其功,應“個體化給藥引”。 比如不能一見感冒便以大蔥、生姜為引,若遇風熱之證,即如抱薪救火,反而會加重病情。 再如小兒痧痘初起,南方有在表疹藥中以筍尖為引,助發表,以催痘長漿的用法。筍尖作為藥引,可少量煎用,過用則傷氣。 更須注意的是,當小兒痘疹發展到灌漿階段有破潰濕癢,及至痘疹漸收時,筍尖就均應忌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