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白居易,字樂天,享年75歲,在當時的醫學水平和醫療條件下,如此高齡實屬不易,究其原因在于:
一是樂觀豁達。白居易的名字為樂天,名副其實。他不相信有長生不老之藥,認為養生要靠自己修身養性,加強鍛煉。白居易認為生老病死是一種自然規律,想得開,看得開,不以死為懼。就是到了晚年,也沒有一點悲天憫人、消極頹廢的情緒。他在《覽鏡喜老》詩中寫道:“今朝覽明鏡,須鬢各成絲。親屬惜我老,相顧興嘆息。而我獨微笑,此意誰人知?笑罷仍命酒,掩鏡捋白髭。爾輩且安坐,從容聽我辭。生若不足戀,老亦何足悲。生若茍可戀,老即多生時?!背錆M了唯物主義精神。
二是飲食養生。白居易認為長壽之道在于養生,養生之道在于飲食,應以食補為主。對當時朝野上下服食丹藥以求長生的行為,他持否定態度。飲食有節,每餐寧可少吃一點,不可過量。
三是注意運動。白居易認為人體血脈貴通忌滯,通則身體強健,滯則百病接踵。為使周身舒暢,他主張練習氣功,適當參加勞動。“每日領童仆,荷鋤仍決渠。劃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枯”,便是他在這方面的真實表述。他喜歡到樹木繁茂、流水淙淙、野禽飛鳴的效外散步,使自己心靜如水,遠離塵囂。
四是良好的人際交往。他經常與朋友、親人聚會,交談一些愉快的事情,不主張孤獨、郁郁寡歡。
白居易能長壽,從其養生實踐看,就是獨有見地,這一點尤為可貴。其實,健康長壽只有靠自己。一方面要根據個人的特點和條件,養成一套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居所環境、營養構成、鍛煉方法等;另一方面要吸納外界的好經驗、好方法,并結合個人實際加以運用。應當說凡是壽星的經驗都有可取之處,但又不能照搬,一定要和個人實際情況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