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不欲生,來去如風”是很多痛風患者的形象寫照。此病常反反復復,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和生活。尿酸是人體嘌呤核苷酸的最終代謝產物,產生過多或排泄減少,都會導致人體血液中尿酸含量升高,成為痛風發生的最主要誘因。日常生活中,除了控制飲食外,還可以對太白、太沖、三陰交、足三里、照海、脾俞、血海等穴位進行按揉刺激,調整人體氣血運行,預防、減少痛風的發作。
痛風的病因及表現
痛風好發于中年男性,近年來因年輕人飲食結構的變化,發病有年輕化趨勢。本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痛風可與遺傳因素相關,繼發性痛風則多由腎臟疾病導致尿酸排泄減少、骨髓增生性疾病致尿酸生成增多、某些藥物抑制尿酸排泄等原因引起的高尿酸血癥所致。痛風嚴重者可導致關節活動障礙和畸形、泌尿系結石及痛風性腎病。
痛風屬于中醫學“痹證”“歷節”“腳氣”“痛風”等病癥的范疇,早在梁代陶弘景《名醫別錄》中就可見痛風病名,“(獨活)主治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中醫認為,本病以脾腎兩虛為主,濕熱毒瘀為標,證屬正虛邪實。平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日久損傷脾胃,或年老脾腎功能失調,外感或內生濕熱毒邪流竄經絡,攻注骨節,著于經脈,終致濕熱毒瘀交互為患。痛風自然病程可分為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期、急性發作期、發作間歇期和慢性痛風石病變期。本文重點介紹在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期和發作間歇期,如何利用穴位按揉預防痛風發作和減輕疼痛癥狀。
痛風首次發作多侵犯單關節,好發于下肢,以第一跖趾關節或拇指關節最為常見。痛風發作持續數天或數周后可自行緩解,一般無明顯后遺癥狀。此后進入無癥狀的間歇發作期,多數患者1年內復發,隨著病情進展,越發越頻,受累關節越來越多,由遠端小關節向大關節發展,癥狀持續時間越來越長,甚至部分患者發作后癥狀不能完全緩解,關節腫痛持續存在。
間歇發作期是采取穴位按揉調理的適宜階段,按揉得當能減少發作頻次及發作時間。肢體、關節疼痛因風而呈游走性疼痛,因寒而疼痛劇烈、痛處不移,因濕而重著腫痛、肌膚麻木、陰雨天時加重。痛風緩解期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補益肝腎、通絡活血、宣痹止痛,同時要預防急性關節炎復發、糾正高尿酸血癥、預防尿酸鹽沉積造成關節破壞及腎臟損害,以提高生活質量。
腧穴調理
太白
太白,足太陰脾經腧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脾主運化,位居中焦,是水液運化調節的樞紐,脾失健運,津液輸布障礙而見水濕痰飲。太白具有健脾化濕、理氣和胃的功效。且太白為五腧穴中的輸穴,“輸主體重節痛”“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說明輸穴可以治療關節疼痛和時而嚴重、時而緩解的疾病,契合痛風發作間歇期的疾病特點。太白穴又為脾經原穴,可調整脾臟及脾經虛實,增強脾的運化能力,且穴居痛風常侵犯的第1跖趾關節后方,“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故可有效調理、預防痛風發作。
太沖
太沖,足厥陰肝經腧穴,在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太,大也;沖,沖盛之義。肝主藏血,沖為血海,太沖為原穴,位于肝與沖脈相應合氣脈盛大之處,可調整肝及肝經虛實,通達三焦原氣,具有疏肝養血、健脾化濕的功效。太沖亦為五腧穴中的輸穴,與太白臨近,可發揮腧穴近治作用,有效疏通第1跖趾關節附近的氣血。痛風疼痛劇烈,容易引起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太沖有很強的疏肝解郁效果,可緩解緊張心情,減輕誘發痛風急性發作的危險因素。
三陰交
三陰交,足太陰脾經腧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脾主統血,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精化氣,氣分陰陽,精血同源,三陰交為脾經、肝經和腎經的交會穴,能通調三經氣血,具有健脾益氣、活血調經、調補肝腎的功效。按揉三陰交能清熱化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有效減少痛風發作頻次、縮短發作時間,起到糾正高尿酸血癥、預防急性關節炎復發的作用。
足三里
足三里,足陽明胃經腧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陽明經多氣多血,胃經經脈病候“是主血所生病者”,足三里為胃經的合穴和胃的下合穴,具有和胃健脾、通腑化痰、升降氣機的功效。按揉足三里可調補氣血、強身健體,起到提高機體代謝能力、減輕尿酸鹽沉積、預防痛風發作的作用。
照海
照海,足少陰腎經腧穴,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照,光照之義,海,水歸聚之處。照海穴位居陰蹺脈所生、腎經脈氣歸聚之處,足少陰脈氣在此明顯如海寬闊一般,具有調陰寧神、吸熱生氣的功效。陰蹺脈主肢體運動,特別與下肢運動有密切關系,故按揉照海穴可益腎養心、滋陰養血,有效預防痛風疼痛發作、緩解痛風疼痛帶來的下肢運動不便。
脾俞
脾俞,足太陽膀胱經腧穴,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脾俞穴近脾臟,為脾氣輸注于背部之處,主治脾的疾患,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的功效。脾俞與胃俞、肝俞等穴臨近,按揉時可用雙拳擴大按揉范圍,以起健脾除濕、祛瘀化痰、活血通絡之效,達到防治痛風發作的作用。
血海
血海,足太陰脾經腧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脾主統血,溫養五臟,血海穴為調理血證的要穴,具有健脾化濕、調經通血的功效。按揉血海穴可行血活血,又寓“血行風自滅”之義,還可祛風通絡,既緩解痛風因風邪所致的游竄疼痛,又可祛瘀活血、舒筋通絡,以延緩痛風發作。
此外,合理的飲食結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痛風的關鍵。飲食要遵循“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質和低脂肪”的原則,戒酒,多吃新鮮果蔬,多喝水,無腎功能不全或心肺功能異常者應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注意控制體重,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經常活動手指、腳趾、肘部、膝部等;注意防風、防寒、防潮,改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