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中醫藥大學秉承“至精至誠惟是惟新”的校訓,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原創性地提出了“新安醫學‘六融入’”的特色人才培養體系,以“院校—師承—地域醫學教育”為發力點,培養了一批具有新安醫學特質的中醫人才,為新時代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創新、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彰顯特色構建“新安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發軔于古徽州的新安醫學,是安徽中醫藥一張亮麗的名片。安徽中醫藥大學始終將“弘揚新安醫學,培育中醫人才”作為中醫學專業辦學宗旨和人才培養理念,滲透到育人的全過程。
2024年7月,在新一屆中醫學院(新安書院)英才班學生結業儀式上,學生代表朱業軒飽含深情地向中醫藥傳承名師曹恩澤、胡國俊等教授鞠躬致意,感謝他們以畢生之所學,致力于中醫藥傳承事業,為年輕學子傳道授業,幫助他們樹立蒼生大醫的信念和濟世為民的決心。
從2009年開設新安醫學特色班、創立“師承導師制”以來,學校為每名學生配備理論導師和臨床導師各1名,將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相結合。到2019年設立新安書院,探索實踐富有新安醫學特色的高水平本科中醫藥精英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將新安醫學融入培養模式改革中,著力聚焦中醫藥人才傳承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
在著力構建富有鮮明特色的新安醫學人才培養體系中,學校將新安醫家的學術思想、治學精神、醫德醫風、臨床經驗,融入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師資隊伍、社會實踐、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原創性地提出的“新安醫學‘六融入’”的特色人才培養體系,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安徽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注重臨床涵養中醫診療思維和能力
中醫講究傳承,“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學習制度被寄予了厚望,也貫穿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
學校充分發揮第一臨床醫學院在臨床教學領域的師資和平臺優勢,切實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制定了《關于深化醫教研協同進一步推進臨床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探索實施“床邊班”“臨床導師制”等臨床教學試點改革。
在臨床課程見習中,《中醫內科學》等理論課程的教學場地從課堂搬入了病房;在臨床見習教學中,帶教老師組織學生廣泛開展床邊病例討論教學;在臨床實習階段,帶教老師通過教學查房、臨床問題小講課、教學病例討論等形式,幫助學生早期接觸患者,掌握問診技巧、病史采集以及臨床常見急癥的急救方法。
而在新安醫學特色教育中,學校更是邀請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安徽省國醫名師等專家擔任臨床導師,帶領學生參加門診治療、教學查房、病歷討論等臨床工作,使其更早地接觸臨床,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培養中醫診療思維和實踐能力。
守正創新推進協同育人領域深度融合
為了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學校遵循中醫學人才成長規律,注重與醫教、科教、產教深度融合,跨專業跨領域不斷推動中醫學創新發展。
憑借幾張舌面、舌下、面部照片就能了解自己的健康體質,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學校與合肥云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中醫人工智能舌診實訓室,合作開發的中醫智能舌診系統,利用先進的AI技術,通過舌、面象和智能問診準確辨識人體健康狀態。其在用于中醫診斷實驗實訓教學的同時,也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服務的需求。
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學校圍繞中醫學科建設,依托優勢病種和亞專科特色,努力弘揚新安醫學,積極推動學科成果轉化。肝豆靈片、咳喘平顆粒等幾十種中藥新藥和系列特色院內制劑,基于療效確切的新安醫家名方驗方以及應用分子生物學和現代復方藥理實驗方法得以轉化開發,惠及一方百姓。
在學科專業交叉方面,學校推動中醫藥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交叉融合,立項省級微專業建設項目“智能中醫藥”,設置中醫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等專業課程。
砥礪深耕服務健康中國建設
自1959年創辦中醫學專業,到2019年該專業被遴選為首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和安徽省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領基地,再到2024年獲批安徽省“雙特”項目……經過65年的砥礪深耕,安徽中醫藥大學培養了一大批具有深厚家國情懷、扎實理論功底、精湛醫療技術和卓越科研能力的高素質中醫人才。涌現出國家“973”項目首席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擁軍,國醫大師韓明向,岐黃學者、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帶頭人楊文明等優秀典型,為國家乃至國際醫療衛生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目前,在安徽省內各級中醫院和綜合性醫院中醫科的醫生中,超70%為學校中醫學專業畢業生,如“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童佳兵、安徽“最美醫生”桂金貴等。他們是推動安徽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的主力軍,更是全省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守護者。
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未來,安徽中醫藥大學將繼續投身教育強國實踐,錨定一流專業建設目標,持續培養具有新安醫學特質的中醫人才,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和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特約記者 葉蘭蘭 通訊員 陳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