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喝粥的歷史已延續千年。早在黃帝時期,就有“烹谷為粥”的記載。宋·陸游在《食粥》一詩中寫道:“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詩中提到了“宛丘先生”——宋代詩人張耒,張耒在自己寫的《粥記》一文中說:“今勸人每日食粥,以為養生之要。”
隨著現代社會糖尿病人數的增多,很多人開始變得不敢喝粥,甚至“談粥色變”,擔心長期喝粥會誘發糖尿病。其實只要粥喝得得當,對身體補益的效果不在藥物之下。那么,喝粥到底有哪些補益效果呢?
健脾養胃
中醫認為熬粥常用的大米、小米等食材多屬于“五谷”,入脾經,有健脾養胃的作用。《本草綱目》指出:“粟米(即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全國中草藥匯編》記載大米的功效為:“溫中和胃,益氣止泄。主治煩躁口渴,赤痢熱躁,傷暑發熱。”《本草綱目》收錄了寇宗奭的觀點:“(粳米)平和五臟,補益胃氣,其功莫逮。”
助長藥力
清代名醫王士雄在所著《隨息居飲食譜》中稱“粥飲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其實,粥除了是一款補益佳品,還另有一個妙用——助長藥力。在《傷寒論》中,對于發表解肌的桂枝湯的使用方法,張仲景詳細寫道:“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服桂枝湯后喝上一碗熱粥,可以使病邪因為微微出汗而緩解,否則,桂枝湯的散寒解表的效果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將大打折扣。(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