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芪基本信息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多序巖黃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因其皮色紅潤 , 故稱紅芪。自古與黃芪通用 , 但其原植物與黃芪同科不同屬。我國名醫陶弘景就說 :" 黃芪第一出隴百沈陽 , 色黃白 , 甜美 , 今亦難得。次用黑水巖昌者 , 色白肌理粗 , 甘而溫補。色赤者可作膏貼 , 用消痛腫 " 。前者系指甘肅省野生黃芪 , 后者所指即產于甘肅省巖昌、武都等地的野生紅芪。
秋季挖根,堆起發熱,以使糖化,然后去掉莖基須根,曬至柔軟,手搓再曬,直至全干。
野生紅芪
【制法】除去雜質,大小分開,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狀】本品呈圓柱形,少有分枝,上端略粗,長10~50cm,直徑0.6~2cm。表面灰紅棕色,有縱皺紋、橫長皮孔及少數支根痕,外皮易脫落,剝落處淡黃色。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棕色,射線放射狀,形成層環淺棕色。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性味歸經】甘,溫。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用量】 9~30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潮,防蛀。
【備注】
(1)同屬植物中下列4種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區有代紅芪入藥者:紫花巖黃芪Hedysarum austrosibiricum B. Fedtsch;川西巖黃芪Hedysarum limprichtii Ulbr.;太白巖黃芪Hedysarum viciodes Turcz. var taipeicum (Hand.-Mazz.) Liu;錫金巖黃芪Hedysarum sikkimense Benth.。
【摘錄】《中國藥典》 編輯本段形態特征 紅芪基原植物多序巖黃芪 (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 〉系多年生直立草本 , 高達
1.5 米。根呈長圓柱形 , 少分枝 , 長 10-50 厘米 , 直徑 0.5-2 厘米 , 表面紅棕色 , 皮孔橫長 , 黃色或 暗黃色 , 略凸出。莖有細瘦分枝。單數羽狀復葉互生 ,L 長達 15 厘 米 ; 小葉 7-25, 長圓狀卵形 , 長 1-3.5 厘米 , 寬 5-9 毫米 , 先 端近平截或微凹 , 有小刺尖 , 基部寬模形 , 全緣 , 下宙中脈被長柔 毛 : 小葉柄甚短。總狀花序膠生 , 長達 15 厘米 , 有花 20 余朵 , 花梗 纖細 , 長 2-3 毫米 , 有長柔毛 , 花等斜鐘形 , 被短毛 , 下尊齒較 長大 ; 花冠淡黃色 , 長約 1 厘米 , 旗瓣長圓狀倒卵形 , 龍骨瓣較旗 瓣長。芙果有子房柄 , 具 3-5 英節 , 有窄翅 , 表面有稀疏網紋及短柔毛 , 每節有圓形種子 1 粒。
編輯本段生長習性 紅芪為深根植物 , 性喜涼爽 , 有較強的抗旱、耐寒能力 , 怕熱怕澇 , 氣溫過高就會抑制地上部植株生長。土壤濕度犬 , 會引起根 部腐爛。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質土 壤。土質粘重則主根短 , 側根多 , 生長緩慢 , 產量低。花期 6 月下 句至 7 月上句 , 果期 7-9 月。紅芪種皮較堅硬 , 吸水力差 , 發芽率 為 60 一 7oqb 。種子萌發不喜高溫。地溫 7-80C, 濕度適宜時 , 10-15 天即可出苗。土壤干旱則不易萌發出苗。播種兩年后開花結 實。
編輯本段生態特征 紅芪在自然狀態下 , 生長在海拔 1800-2500 米的高原山脊 , 臺 地及溝谷邊緣。土壤為棕壤、褐土及淋溶褐土 , 土層深厚。生長區 年平均氣溫 6-12 。
C; 》 10 。
C 的積溫 1700-3500 。
C, 年平均降水 430-470 毫米 ,4-9 月相對干旱 ; 植被以灌叢草原為主。
編輯本段分布狀況 甘肅省野生紅英主要分布于巖昌、武都、峽縣、舟曲、臨潭、卓尼、文縣、禮縣、武山、西和及臨夏等地。由于紅芪根入藥 , 莖、葉可作 飼料 : 和燃料 , 野生紅芪只有甘肅偏僻的高寒山地有部分分布, 多為人工栽培紅芪四。
編輯本段生物鑒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6 ~8 列木栓細胞。皮層狹窄,外側有2 ~4列厚角細胞。韌皮部較寬,外側有裂隙,纖維成束散在,纖維壁厚,微木化;韌皮射線外側常彎曲。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其周圍有木纖維。纖維束周圍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粉末黃棕色。纖維成束,直徑5 ~22μm ,壁厚,微木化,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不均勻增厚。草酸鈣方晶直徑7~14μm,長約至22μm。
具緣紋孔導管直徑至145μm。淀粉粒單粒類圓形或卵圓形,直徑2~19μm;復粒由2~8分粒組成。
種植紅紙
(2) 取本品粉末5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80ml,加熱回流4小時,提取液移置分液漏斗中,用1%碳酸鉀溶液振搖提取3次(20ml、20ml、10ml),合并碳酸鉀液,用稀鹽酸調節PH值至1~2,再用乙醚振搖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揮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紅芪對照藥材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苯(3:2: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