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
桂枝9克、芍藥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棗4枚。
【主治】
外感風寒表虛證。癥見發熱頭痛、汗出惡風、鼻流清涕、干嘔、口不渴、脈浮緩。
【主要內容】
用法:水煎,分二次溫服,服后片刻,飲一小碗開水,使其微微汗出。
方解:本方是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的常用方劑。表虛是因營衛不和所致。衛陽不固。則肌表空疏而惡風,營陰不能守則汗自出,風邪乘虛入于肌表。方中桂枝辛溫,解肌通陽、發汗解表為主藥;輔以白芍斂陰和營,且可阻止桂枝以防發汗太過而傷陰。桂芍相配,一散一收,調和營衛,使表解里和。生姜助桂枝以辛散衛分表邪。大棗助芍藥養營,姜棗合用,又加強桂芍調和營衛之功,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上藥合用共湊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之功。
臨床運用:
1.本方應用廣泛,除用于風寒表虛證外,亦常用于一切雜病之表虛自汗。如婦女任娠惡阻、病后、產后營衛不和,或氣血不調之時而微熱、時而微寒、脈緩有汗者。
2.本方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湯(《傷寒論》),用于桂枝湯證兼有項背強者。
3.本方加厚樸、杏仁、名桂枝加厚樸杏仁湯(《傷寒論》)用于桂枝湯證兼有咳喘者。
4.本方加龍骨、牡蠣,名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金匱要略》)用于陰陽失調之遺精、眩暈、盜汗、自汗者,取其調和陰陽、鎮潛固澀之效。
5.本方芍藥量加倍,再加飴糖,名小建中湯,用于脾胃虛寒所致胃脘攣痛。
注意事項:
1.外感風寒表實證忌用。
2.溫病初起,但發熱不惡寒,有汗而渴,舌紅苔黃,脈數者禁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