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麻痹是指支配喉部肌肉的運動神經損害引起的聲帶活動障礙。喉部運動神經主要是喉返神經,其次是喉上神經外支。喉返神經分為左右兩支,喉返神經左側支徑路長,繞主動脈弓后再上行,經縱隔與肺之間,甲狀腺后方,氣管食管溝再入喉支配左側喉內各肌。右側喉返神經徑路短,繞鎖骨下動脈再上行,經甲狀腺后方,氣管食管溝入喉,支配右側喉內各肌。喉返神經受壓或損害時引起聲帶活動障礙,聲帶外展肌最早出現麻痹,其次為聲帶張肌,內收肌麻痹出現最晚。臨床上喉返神經產生病變最多,喉上神經單獨產生病變少。左側喉返神經徑長,左側發(fā)病率比右側多1倍,單側發(fā)病率比雙側發(fā)病多1倍。按病變部位分:周圍性喉麻痹最多見,周圍性和中樞性兩者比約為10∶1。
二、中醫(yī)學
喉麻痹屬中醫(yī)“聲嘶”范疇。本病多因正氣虛弱,脈絡空虛,風邪乘虛而入,經脈阻滯,以致喉肌麻痹。或由肺氣虛弱,致喉竅經氣不充;開合不力;肺陰虛虧致喉失濡養(yǎng),喉肌痿廢而成。
1.辨證依據:發(fā)聲困難,聲音嘶啞,咽喉不適。
2.臨床分型
(1)突然發(fā)生發(fā)聲困難,聲音嘶啞,咽喉不適,伴有咳嗽流涕,舌苔薄白,脈浮緊者為風邪入絡型。
(2)聲音嘶啞,或發(fā)聲困難,喉干不適,查見咽喉色紅不潤,伴有氣短乏力,面色少華,心慌自汗等,舌淡苔薄,脈細弱者為氣陰兩虛型。
【治療】
中醫(yī)學
1.治療原則:疏風祛邪或益氣滋陰,活血通絡。
2.治療方法
(1)風邪入絡型:①針灸療法:淺刺扶突、大迎、人迎、天突等穴。再用隔姜艾粒濕灸5~7壯,以喉部感溫熱為度。
最后淺刺少商、商陽、合谷、后谿、照海等穴。每日1次。②內治:用防風12g,紅花10g,川芎12g,當歸12g,全蝎6g,蟬衣6g,僵蠶10g,黃芪15g,丹參15g。水煎,每日1劑,分4次服。
(2)氣陰兩虛型:①針灸療法:同上。②內治:用黨參15g,黃芪20g,丹參15g,當歸15g,熟地15g,麥冬15g,玄參15g,川芎10g,雞血藤15g,全蝎6g,葛根10g,桔梗10g。水煎,每日1劑,分4次服。